检察长讲授“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他非法获取业主房源信息30余万条并以会员套餐方式出售……会受到什么惩处?
日期:2022-02-23  发布人:普宁市人民检察院  浏览量:1444

微信图片_20210709224453.gif

 

    原本只是简单租个房,按要求上传个人信息,却开始莫名接到各种骚扰电话。看似基本的个人信息,却可能已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个人信息侵犯事件频发,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背后的非法获取和售卖者该如何惩处?

    2月21日,最高检发布了第三十四批指导性案例,其中,“柯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给出了答案——

 

微信截图_20220223180541.png


    1980年出生的柯某,是安徽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者,开发了“房利帮”网站。2016年1月起,柯某开始运营“房利帮”网站并开发同名手机App,以对外售卖上海市二手房租售房源信息为主营业务。运营期间,柯某对网站会员上传真实业主房源信息进行现金激励,吸引掌握该类信息的房产中介人员(另案处理)注册会员并向网站提供信息,有偿获取了大量包含房屋门牌号码及业主姓名、电话等非公开内容的业主房源信息。

    柯某在获取上述业主房源信息后,安排员工冒充房产中介人员逐一电话联系业主进行核实,将有效的信息以会员套餐形式提供给网站会员付费查询使用。上述员工在联系核实信息过程中亦未如实告知业主获取、使用业主房源信息的情况。

    自2016年1月至案发,柯某通过运营“房利帮”网站共非法获取业主房源信息30余万条,以会员套餐方式出售获利达人民币150余万元。

    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法院作出判决,采纳金山区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意见,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柯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60万元。宣判后,柯某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生效。

    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事件频发,常常导致个人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桩桩案件看似“小案”,却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是利益的损失,但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意义——

    一是在司法实践上清晰界定了哪些属于公民个人信息。

    包含房产信息和身份识别信息的业主房源信息属于公民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络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业主房源信息包括房产坐落区域、面积、售租价格等描述房产特征的信息,也包含门牌号码、业主电话、姓名等具有身份识别性的信息,上述信息组合,使业主房源信息符合公民个人信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规定。上述信息非法流入公共领域存在较大风险。现实生活中,被害人因信息泄露被频繁滋扰,更有大量信息进入黑灰产业链,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严重威胁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应当依法惩处。

    二是明确获取限定使用范围的信息需信息主体同意、授权。

    对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信息处理须得到信息主体明确同意、授权。对非敏感个人信息,如上述业主电话、姓名等,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信息主体自愿、主动向社会完全公开的信息,可以认定同意他人获取,在不侵犯其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合法、合理利用。但限定用途、范围的信息,如仅提供给中介供服务使用的,他人在未经另行授权的情况下,非法获取、出售,情节严重的,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认定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应当在全面固定数据基础上有效甄别。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信息一般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往往数据庞杂、真伪交织、形式多样。检察机关应当把握公民个人信息“可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标准,准确提炼出关键性的识别要素,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姓名等,对信息数据有效甄别。对包含上述信息的认定为有效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准确认定信息数量。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