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长讲授“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AI换脸被用来诈骗,防范需多方努力
日期:2025-07-18  发布人:普宁市人民检察院  浏览量:1231

微信图片_20240801165929.jpg

 

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

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

也让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此前,某金融平台多名客户账户突遭异地非法登录,其中5人账户的支付密码和绑定手机号被篡改,绑定的银行卡被盗刷万余元用于购物,罪魁祸首竟是AI生成的“动态人脸视频”。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后,揭开AI“变脸”骗局之谜。

 

微信图片_2025-07-18_165747_580.png

 

  2024年3月,某金融平台风控系统突现警报,20余个用户账户在短时间内频繁遭登录,其中5人账户的支付密码和绑定手机号被篡改。受害人朱女士的账户支付密码在十分钟内被多次尝试修改,最终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完成了手机号重新绑定。系统记录显示,该账户随后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两部手机,总价值15996元。

 

刑事打击+民事追责+综合治理

 

  公安机关接到该金融平台报案后,通过技术手段锁定符某,并迅速将符某抓获。符某的行为是盗窃还是诈骗?案件移送至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徐佳认为,符某并未直接窃取实体银行卡或侵入账户转移资金,而是未经被害人许可,通过AI换脸软件绕过人脸识别验证机制,冒用被害人身份,以被害人的名义向银行发出支付指令,使银行误以为是被害人的指令而支付财产,从而非法占有卡内资金,其行为方式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嫌疑人不仅涉嫌信用卡诈骗,更威胁到千万用户的‘人脸’安全!”徐佳意识到此案的特殊性,金融敏感信息泄露叠加AI技术滥用,可能引发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符某的行为已涉嫌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玄武区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立即将线索移交公益诉讼团队,“刑事打击+民事追责+综合治理”办案思路由此确立。

 

  办案团队通过全面勘验符某的电子设备,提取并梳理公民个人信息,核实数据真实性及来源,最终审查认定,符某非法获取了195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包含了1115条金融账户敏感信息。2024年7月,玄武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信用卡诈骗罪对符某提起公诉,并同步提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中,符某对指控的事实、证据及量刑建议均无异议,表示认罪认罚。针对辩护人对公益损害赔偿金额提出异议,检察机关表示,符某的行为不仅导致被害人财产损失,还有大量被侵权人实际损失难以追溯,公益赔偿既是为了修复受损秩序,也是为了震慑潜在违法者。最终,玄武区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

 

  2024年10月18日,法院一审判决符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信用卡诈骗罪获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同时需公开赔礼道歉、删除非法信息并赔偿损失。

 

筑牢防线,平台升级整改

 

微信图片_2025-07-18_165752_852.jpg

涉案某金融平台所属公司人员向检察官展示后台的安全防控系统。

 

  “判决不是终点,如何筑牢公民信息数字安全防线才是关键。”案件结束后,玄武区检察院组织干警及时走访了涉案某金融平台所属公司,针对人脸识别系统漏洞送达《风险提示函》,建议引入多因素认证等技术加强防护。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整改,该金融平台的人脸识别系统已完成优化升级,能够识破AI生成的“动态人脸视频”并拒绝登录账号。目前,升级后的系统已成功拦截多起同类攻击。

 

来源:法治日报、南京市检察院、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