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1]·速览要点!来自全国刑检会的重
- [11-20]·最高检首次对本级办理案件开展
- [11-19]·最高检:有力震慑犯罪安定人心
- [11-18]·检察日报社评:全面提升涉外检
- [11-15]·《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
- [11-14]·进驻督察检查巡查公告
- [11-14]·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检察故事
- [11-13]·普宁市人民检察院听证公告
最高检推广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数字检察帮农民工安“薪”
“67名农民工的44万余元工资,通过检察履职,已经全部到位。”听到这个结果,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检察院检察官于芳认为,案件还不能就此画上句号。“每一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都反映出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落实不彻底,要争取在更大层面上推动问题的解决。”在大庆市、区两级检察院的指导下,于芳和同事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调研、设计监督规则,最终研发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下称“监督模型”)。
监督模型投入实践后,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监督行政机关督促4家企业开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督促5家企业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帮助36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107万余元工资。
注意到监督模型带来的积极效果,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厅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监督模型。几个月来,该监督模型在青海、山西等地陆续产生助推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落地的行政检察监督实效。
“把问题解决在最前端,推动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落地见效,让农民工不为讨薪忧愁,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好的行政检察履职。”最高检行政检察厅厅长张相军表示。
已有保障体系,为何欠薪问题仍多发?
“早在2020年,国务院就颁布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此后,有关部委又陆续配套出台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等,可以说,保障农民工工资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可为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
在帮助67名农民工讨薪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于芳一直想不通。为此,她查询了大庆市检察机关近四年来受理的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支持起诉案件和行政检察履职相关案件,注意到尽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有所好转,但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遏制效果尚不明显。
在大庆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负责人沙云晴的指导下,于芳和同事们先后到行政机关、建筑工地实地调研,走访农民工、包工头、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最终掌握了当地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
有的建设单位没有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相反要求施工方主动提供担保,这种反向操作违反规定;
虽然大多数企业都设立有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但农民工工资不通过专用账户发放、不按时发放、发放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不符等不按规定使用的情形较多;
一些行政机关对建设工程和用工信息掌握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主动监管和指导不够到位;
…………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存在着运行不畅的问题。”于芳说。找到问题后,如何解题成了关键。
能否从根上解决欠薪问题?
近年来的检察实践显示,解决欠薪问题往往优先考虑的是民事检察职能。“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开展民事支持起诉,检察机关协助农民工开展民事诉讼,解决了一大批欠薪问题。此外,对于一些有支付能力但拒绝支付的情形,检察机关通过追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刑事检察履职,也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于芳介绍。
“在推动解决欠薪问题上,行政检察大有作为。”在沙云晴看来,行政检察监督“一手托两家”,在诉讼监督、非诉执行监督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个案的同时,对一些行政主管部门怠于履行监管职能的情形,检察机关也可进行监督。
“这样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沙云晴说。
随着工作的持续深入,于芳注意到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问题,也是有“迹”可循。“运用大数据思维,将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获取的关联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碰撞,容易发现制度落实中的难点。”她说。
经过充分调研,于芳和同事们整理出“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存储工资保证金或未提供金融保函”“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工资专户”等“运算”规则,最终成功构建出监督模型。
回望建模历程,于芳介绍,表面上看是对数据的筛选和输出,实质上却是对有关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行政机关职权范围以及行政检察职权范围的深刻把握。
数据显示,大庆市检察机关共调取工程建设领域数据418项,发现监督线索513条,办理案件13起,通过制发类案检察建议,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治理。
来自最高检的“加持”
应勇检察长指出,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让法律监督更加有力有效。
“现阶段,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实施和执行仍是亟须补齐的短板,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来自大庆市红岗区检察院的这个探索,正是借助数字检察战略,提升行政检察监督质效的创新之举。”张相军向记者介绍,数据模型实现了由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社会治理的“飞跃”,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行政检察领域的突出体现。
据了解,今年3月,最高检行政检察厅印发通知,对“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予以推广,强调各地检察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用好模型,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切实保障农民工安“薪”不忧“酬”。
记者了解到,在各地检察机关应用监督模型的检察实践中,不乏创新之举。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在依法调取结案数据的基础上,锁定未主动履行欠薪支付义务的企业名单,督促行政机关对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涉案企业进行依法处理。
“在大数据监督模型的推动下,检察机关聚焦工程项目审批、施工许可、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关键环节,对违反专用账户管理、工资支付规定等情况及时进行预警,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全过程动态监管,推动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的落地落实。”张相军说。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